彩61_-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v8.8.6
彩612023-01-31 16:05

2023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结果公布:黑脸琵鹭数量创新高******

  中新网海南文昌2月2日电(记者 张茜翼)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当日,海南观鸟会、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联合发布2023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成果,本年度记录到黑脸琵鹭数量201只,是海南自2003年开展越冬水鸟调查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东方四必湾、儋州儋州湾、临高和儋州交界的后水湾是它们在海南主要的越冬地。

图为光村银滩戴浅蓝色脚旗勺嘴鹬。 罗理想 摄图为光村银滩戴浅蓝色脚旗勺嘴鹬。 罗理想 摄

  海南越冬水鸟调查从2003年开始,已连续开展20年,是海南省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鸟类监测活动。2023年1月6日至8日,海南观鸟会与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2023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据介绍,今年共有34人参与调查,调查队员主要由海南观鸟会骨干成员和各湿地保护地的鸟类监测人员组成,他们分成14个调查小组对全岛60个沿海主要水鸟分布区开展同步调查,基本上涵盖海南沿海(不含三沙市)已知的主要水鸟栖息地。

图为黑脸琵鹭。 罗理想  摄图为黑脸琵鹭。 罗理想  摄

  此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1种32036只,是历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中记录到水鸟物种数量最多(与去年持平)和数量较多的一年。其中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4种:勺嘴鹬,黑脸琵鹭,小青脚鹬,黄嘴白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10种:栗树鸭、紫水鸡、水雉、白腰杓鹬、翻石鹬、大滨鹬、阔嘴鹬、大凤头燕鸥、岩鹭、白琵鹭。

图为黑脸琵鹭。 陈正平  摄图为黑脸琵鹭。 陈正平  摄

  调查队在儋州湾和儋州光村银滩共记录到4只勺嘴鹬,其中光村银滩是首次发现勺嘴鹬越冬。在光村银滩发现的勺嘴鹬戴有浅蓝色旗标,这是2017年前在俄罗斯楚科奇北部环志的。

  调查记录到数量最多的鸟类物种为蒙古沙鸻,达到6766只,数量较多的还有白鹭、黑翅长脚鹬、环颈鸻等,它们是海南越冬水鸟的优势物种。

2023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调查队供图2023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调查队供图

  在海南的越冬水鸟栖息地中,记录到水鸟数量最多的是儋州湾,达到5582只;监测到水鸟种类最多的是海口东寨港,为35种;水鸟数量较多的区域还有文昌会文湿地、乐东莺歌海湿地、东方四必湾、儋州光村银滩以及临高和儋州交界的后水湾,这些地方为海南最主要的水鸟栖息地。(完)

彩61

访谈|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进博会凸显“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价值******

  (第五届进博会)访谈|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进博会凸显“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价值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访谈|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进博会凸显“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价值

  作者 樊中华 汤彦俊

  “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年来,阿斯利康除上海中国总部外,还打造了多个区域总部,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从‘展商’变为‘投资商’,进博会是以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去造福全世界。”

  回顾近五年来的“进博缘”,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进博会于阿斯利康而言,“已经演变为一个投资与创新的盛会,也是每年用来检验与中国各地政府和生态圈企业合作成果的盛会。”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 受访者供图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 受访者供图

  王磊回忆,参展首届进博会时,“没想到中国政府支持力度如此之大,全世界的参与范围如此之广,进博会撬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关注与合作,让我印象深刻”。

  也正因此,从第二届进博会开始,“始终看好中国市场、坚持加码投资中国”成为阿斯利康参展进博会不变的“主旋律”。此后几年间,阿斯利康将上海研发平台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成立人工智能(AI)创新中心,并接连在多地布局打造区域总部,最终形成“上海为中国总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无锡、青岛为六大区域总部”的全新在华布局。

  此外,王磊透露,阿斯利康将在本届进博会上正式揭牌青岛生产基地,同时继续投资扩产现有无锡、泰州两大全球供应基地,进一步惠及全球及中国患者,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助力中国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

位于山东青岛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奠基 受访者供图位于山东青岛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奠基 受访者供图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各个地方的经济有着不同特色和优势资源,我们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布局,始终看好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也是对中国长期坚定承诺的具体举措。”王磊说,在全球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阿斯利康持续在中国加码投资制造业,“也是看到中国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供应链保障能力”。

  在王磊看来,进博会让中国与外资企业“双向开放”并不断增强互信。一方面,中国政府在全力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自主创新。“去年,我们与国投创新合资成立的迪哲医药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已经有好几个在临床阶段的新药在世界和中国同步注册。我们不仅把国外的新药带进中国,而且要把中国的新药带给全世界。”

  另一方面,“进博会促进了我们与各地政府的密切合作,以‘全生态’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王磊介绍,当前阿斯利康在华各个区域总部的“标配”包括与当地专家和产业合作打造全病程管理创新方案的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与当地政府合作进行产业孵化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以及进行创新投资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

  截至2021年底,创新中心及合作伙伴共同支持学会打造的多项全病程管理创新方案,在全国数千家医院实现落地,部分方案更是已走出国门,惠及全球患者;同时,创新园已有60多家海内外企业入驻;产业基金目前管理资金超过30亿元人民币,成功投资十余家创新企业。

  “我们坚持通过投资来推动更多中国创新的落地。”王磊说,未来,阿斯利康一是要深化各地区域总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二是要加大制造业的投资,归拢全世界产能;三是加快资本与产业对接,打造创新生态,让“中国创新”造福全球患者。

  “五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我认为进博会是中国的一个创举,它在平台能效、生态打造、合作机会等方面,可能超过任何我参与的其他展会。”王磊透露,阿斯利康已报名参加第六届进博会,“我永远对下一届进博会期待最大”。(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61地图